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二十四节气之小雪
.11.22
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雪落人间,静默如斯
随风摇曳,如花如絮
但见寒笼天地
冬日序幕已悄然开启
今日
咱们就来唠唠「小雪」那些事儿
二十四节气之小雪
雪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群芳谱》
农历十月为阴月,天地积阴,气温骤降,雨凝成雪,飘至人间。但因未到深冬严寒,雪量不大,虽偶见天上纷纷扬扬,地上却无“碎琼乱玉”,故称之为「小雪」。
「小雪」,乃是一年中寒气的起始。
民谚有云:“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下今年的初雪吧。
物候·人间
寒风细雪冷飕飕,让人不由自主拢拢袖子,缩缩脖子。
小雪时节,人们除了穿得厚实些,更要想办法用「吃」让自己暖和起来。
冬腊风腌
蓄以御冬
小雪节气后,南方农家会开始动手准备香肠、腊肉、酱鸭等等,既能把多余的肉储存起来,补充能量,而挂满阳台的腊肉,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也是冬日里一道风味绝佳的菜肴。
小雪铲白菜
以前北方人民冬季吃不到蔬菜,小雪前后就要提前开始储藏。北京的大爷大妈们会拉着小车赶去「冬储大白菜」,而东北的老铁们也会在大缸中一层一层地「积酸菜」。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
软糯香甜的「糍粑」,也是南方客家人的保留节目。“碌碌烧”是客家人形容制作糍粑时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使其裹满芝麻、花生和砂糖,如车轱辘一样滚动的动作。“烧”,即趁热吃。越是寒冷,人们就越渴望那一口热气腾腾的香甜。
小雪将至·养生五法
小雪将至,南方人民会迎来寒潮降温,而北方人民则会感受到「北风吹,雪花飘」,初雪不大,晨起有雾,俨然一派初冬景象。气温持续走低到0℃以下。无论南北方,都要注意保暖御寒,千万不要大意啦~
今天小动君就为大家介绍,小雪节气养生「五」法,助你度过漫长冬日。
宜早睡,养肾气
冬季万物闭藏,自然界的阳气封藏在大地之下,水面虽已结冰,地下的温度还是热的。
人体也一样,冬日精气藏在肾里,不仅要注意保暖,更要「早睡」,养足肾气,精神才好。
图片来源
shutterstock
建议大家保证22点-6点的睡眠质量,上班族如果没有条件22点入睡,也千万不要熬夜,超过凌晨1点还不休息,人体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降温,生病风险会大大提高。
宜食羊肉,温补益气
小雪进补,需注意平衡阴阳,天冷所需能量较多,建议大家不要只吃素,可以适当多吃些肉。
寒则温之,宜食羊肉,温补益气。同理还可多食用黑芝麻、枸杞、红枣、核桃、栗子。
虚则补之,宜食鲫鱼。籽多肥美,非常适合气虚者。
少食麻辣,以防内火。尤其北方供暖地区,屋里热,外出穿得多,热气散发不出去,容易长痘、口腔溃疡。
多食苦味,可以清燥。如苦菊、芹菜、莴笋,多吃一些,可以补充维生素、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清热润肠。
温馨提醒
尽管我国有腊肉腌菜的习俗,但这些食物中盐分高,对于三高人群和减肥人士很不友好,且亚硝酸盐含量高,易致癌,不宜多食。
宜泡脚,祛寒气
「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小雪宜保暖,晚上「泡一泡脚」,让足部先暖起来,更能祛散整个身体的寒气。
泡脚可以活血化瘀、预防感冒、改善睡眠、缓解压力,好处非常多。
那么如何泡脚最健康、最享受呢?掌握4点
1.时间别太长:15~20分钟就够啦,最多别超过半小时。
2.水温别太烫:普通人40℃左右最佳,脑血管疾病、中风和糖尿病患者要求更严,水温保持在37℃即可。
3.水要放足够:水位尽量没过三阴交穴位(内踝骨向上四指位置),会更好地缓解下肢疲惫。
4.别忘记按摩:泡完按摩脚心3~5分钟,可以起到活血促进代谢的作用,有助安眠。
温馨提醒
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血栓、静脉曲张、足癣、湿疹,不宜泡脚哦~
宜运动,调心气
小雪节气,寒风呼啸、细雪霏霏,天气时常阴冷晦暗,人们的心情难免受到影响,此时就更要多去户外走动走动,锻炼锻炼,毕竟“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图片来源
shutterstock
慢跑、散步、跳绳、瑜伽,都是比较适宜冬天的温和运动方式,可以疏通气血、调节心情、释放压力。你会发现,运动过后,不仅不冷,反而身体能够积蓄热量,对抗严寒。
温馨提醒
1、运动要注意保暖,穿衣尽量选择轻薄、抓绒、排汗透气的专业运动服装,佩戴帽子。
2、大风、寒潮、大雪、雾霾严重的恶劣天气,最好选择室内运动。
晒太阳,补足阳气
小雪节气,遇到阳光充足的天气,别忘记一定要多晒晒太阳哦,非常有助于温通经脉、补足阳气、抒发郁气、保持良好精神状态。这是大自然给我们最好的免费补药啦。
温馨提醒
虽然冬季阳光显得比较温和无害,其实紫外线还是挺强烈的,还是要防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