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手心手背都是肉,按理来说,父母对子女应该一视同仁,可有些父母就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做比较。
我们身边一定有这样的老人,常常说自己的哪个孩子孝顺哪个孩子对她不好,也许老人只是因为某件事情自己发泄一下,可听在子女的耳朵里,难免心里不舒服。
而大多数的老人往往也都向着自己偏爱的孩子,不管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孝顺她,自带滤镜的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疼爱的孩子更孝顺自己一些,哪怕孩子天南地北的走,一年也回不来,反观那个留在他们身边日夜照顾的,反而处处都是问题。
02
小美已经和婆婆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处二十多年了,要说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婆媳关系不算差也谈不上好。
小美刚结婚的时候婆婆家也没有什么钱,一大家子挤在一起,那时候小叔子还在读高中,有好的东西都先给小叔子用,小美对小叔子也不错,并没有因为婆婆的偏心看小叔子不顺眼。
后来小叔子上大学了,小美和丈夫攒了点儿钱,一起帮婆婆开了个超市,家里的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那时候婆婆身体还好,是不是也会嫌弃小美做的事情不对,但小美的丈夫一直很护着小美,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不愉快。
小叔子毕业以后就留在了上学的城市生活,也找了个当地的女朋友,本来盼着小儿子回来的婆婆不开心了很久,有一阵儿天天念叨儿大不中留,小美听着也很烦,就怼了婆婆几句,毕竟身边也不是一个人没有,每天可怜巴巴的好像谁虐待她。
婆婆自己不开心也改变不了小叔子结婚安家的决定,小美也见过小叔子的媳妇儿,文文静静的女孩子,看着和小叔子也登对,当嫂子的也祝福。
可婆婆做法却让小美就有点不能接受了,结婚当天,把祖传的镯子当着她的面儿给了弟媳。自己当初嫁进来的时候,别说祖传的镯子,连个铁镯子都没见着。
这件事情,小美和丈夫闹了很久,都是当着婆婆面儿数落丈夫,婆婆也听的出来是指桑骂槐,虽然没说什么,心里也是给小美记了一过。
吵归吵闹归闹,日子也还是得过,家里的条件渐渐好了,小美也怀孕了,家里住的房子又小环境又不好,可再买一套对小美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买小了以后还是问题,买大的钱也不够,思来想去还是打算把婆婆的房子卖了,换个大一点的。
婆婆也同意了,但是房本儿还是只能写她的名字。小美知道婆婆是怕写了他们的名字,以后小叔子分不着,虽然小美看不惯婆婆的一些做法,但也明事理,同意了婆婆的要求。
房子买了,小美的孩子也出生了,月子里婆婆不说对小美多好吧,倒是也没亏待了小美,只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总会因为些小事呛几句嘴,尤其是在怎么抚养孩子的问题上,两个人意见不和,时间久了,更是互看不顺眼。
可小美需要人帮忙照顾孩子,婆婆离开这个家也只能去找小儿子,虽说小儿子逢年过节从来不亏待自己,可毕竟这边房子是自己的,和小美相处虽然不愉快但也习惯了,两人也就这样心照不宣的没有撕破脸。
孩子四岁那年,婆婆生病了,腿上静脉曲张一直挺严重,可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手术的地步了。小美虽然整天说着婆婆的不是,可真到了需要人的时候,可也不含糊,一直照顾到婆婆出院。
手术很成功,可婆婆自此走不了路了,小卖铺也没有办法经营了,到了这一步不得不谈养老的事情了。
小叔子夫妻在婆婆做手术的时候也回来了,谈到照顾婆婆,还是需要小美夫妻俩,小叔子离的太远,确实也无法顾及,出不了力小叔子只能出钱,对小美来说也算公平。
以前婆婆活蹦乱跳的时候,可也没少说小美的不是,小美也不是那种以德报怨的人,自然对婆婆也没什么好脸色,但吃的喝的从来没亏待婆婆,她们住的房子没电梯,丈夫上班又远,每天都是小美抽空回来把婆婆背下楼晒太阳。
小叔子虽然出了钱,但心里依然过意不去,逢年过节回来都给婆婆带点儿新奇玩意儿,哄的婆婆特别开心。
这日子一过就是十几年,本来安安稳稳挺好,只是这平静被婆婆的遗嘱打破了。
婆婆遗嘱写了她百年以后,房子只就给小儿子。要知道,房子可算是老太太全部的财产了,以前婆婆逢人就说小叔子一家最孝顺她,小美觉得婆婆就是说说,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照顾了婆婆十几年,到头来,还抵不过小叔子的几句嘘寒问暖?
因为这事儿,小叔子一家也赶了回来,问了婆婆缘由才知道婆婆的心思,婆婆觉得小美这些年根本不是真心照顾她,就是盼着她早点儿去了,好霸占这房子,大儿子向着媳妇儿,也靠不住,她才立了这遗嘱。
小美心里既委屈又冤枉,可什么也说不来,好在小叔子理解嫂子是刀子嘴豆腐心,并没有要房子,还和母亲说了哥嫂这些年的不容易,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让婆婆改变心意,恐怕还要费些心思了。
03
有时候,出力最多的人并不一定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情商在线才是王道。
第一:不能合理分摊责任,是家庭的最大隐患。
说来,家里有多个子女,在养老的问题上面确实会出现很多问题,责任怎么分合理,可不是一比一那么简单的。
很多没有经历过老人养老问题的人,常常都把事情想的很简单,照顾老人,每个人家住个几天不就行了,有那么复杂吗?
首先,老人是人,是你说让他去哪里他就会去哪里吗?老人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大多数老人就算生活不能自理了,也还是愿意呆在自己的家里,不愿意去给子女添麻烦。
其次,子女愿意把老人接过来吗?先不说现在能留在老人身边的子女很少,大多数都是天南地北,怎么每个子女家住几天?
就算都住在老人家的周围,也有愿不愿或者能不能照顾一说,很多子女工作很忙,孩子都顾不过来,如何照顾老人?
还有一些老人年轻的时候就对子女偏心,没得到过父母爱的子女,自然也不是很愿意照顾父母。
又有人说了,那不能照顾,就出钱呗?出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出多少?钱给谁?
亲兄弟也是要明算账的,这钱能不能花在父母身上,谁知道呢?
因为这些矛盾和顾虑,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宁愿去养老院,也不愿意和子女呆在一起。
每个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很多子女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付出的更多,所以兄弟姐妹就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所以想要子女以后能合理的分担责任,做父母的在早年就应该一碗水端平,不要偏心任何一个孩子。
第二:聪明的老人,在处理和子女的关系上不会“远香近臭”。
老人在看待子女对自己的感情上,不要只看表面,也要看内心。
大多数住在一起的婆媳不可能一句嘴都不拌,这都是正常的,就像我们日常和父母和丈夫的争执一样,无伤大雅。
但因为婆媳的特殊关系,很多人喜欢把日常琐碎的争吵记在小本本上,让积怨越来越深。
而一年见不到几次面的婆媳反而关系很好,毕竟见面少,大家能说的多还是客套的话,哄婆婆个一时半会儿也很容易。
就像上文中的小美和小叔子媳妇儿,明明小美出力不少,可婆婆非但不领情,还觉得小美对她的房子有所图谋,对她好都不是真心的。
反而小叔子的媳妇儿,见不到几次,但每次都嘘寒问暖,没有矛盾也没有争吵,虽然没有照顾婆婆,但婆婆对她的映像却好的很。
可谁对婆婆付出的多,除了婆婆自己,大家都心知肚明,婆婆的做法也是让小美寒了心。
好在小美一家和小叔子一家都是明事理的人,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心生芥蒂,但我们身边更多的人,是会为了利益而不顾亲情,兄弟反目的。
所以老人应该多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人,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而不是被甜言蜜语迷惑,伤害了真心对自己好的人。
文/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