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韩国剧集《机智的医生生活》(以下简称“机医”)系列相继面世。
在剧中,无论角色正经历多深刻的疼痛、体味多珍贵的亲情,都能穿透荧幕与你我形成共振。
让每一份动容,凝成一颗颗泪滴。
而“机医”系列也正是因为由一段段真实感人的故事衔接而成,才能守住这类题材最富有温度的内核。
最终,两季内容稳扎稳打,载誉而归。
国产医疗题材什么时候也能来一部王炸——
一部真正扎根普罗大众生活,且与医患关系密不可分的作品?
直到,它出现了——
由哔哩哔哩、中广天择、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联合出品。
其中,中广天择正是输出《朗读者第一季》《守护解放西》等多部精品节目的
优秀制作公司。
这次,立足于大型治愈系医疗纪实节目基础,《闪闪的儿科医生》将儿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作为切入点,讲述一个个患儿背后的家庭故事。
从幼儿出生、单亲带娃、青春期引导、意外创伤到心理焦虑,相关的问题五花八门,总能与生活中的育儿问题产生联系。
医生给出的应急方案和善意疏导,不只是救助每一个患儿,更是在守护他们背后的幸福堡垒。
豆瓣冲破天花板的高评分下面,有人从这部纪录片中收获了启示,也有人建议每对准备为人父母的夫妻都先将它仔细看完。
毕竟,在走进笑泪兼有的育儿生活之前,你总该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怎样的责任。
正片开始,医护工作者可可爱爱的发言,让人“噗嗤”一乐。
“那群内科医生天天坐办公室都坐出痔疮来了。”
“外科他们天天做手术都站出静脉曲张了。”
话是这么说,但内科外科不分家。
咱们这就近距离感受一下“大佬炸街”的场面。
“领头羊”医生陈欣欣,从性格到专业,简直不要太圈粉。
高一女生挂门诊,讲述自己的基本情况:
深呼吸胸痛,体育课跑步不太行。
陈欣欣看看拍好的片子,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任何问题,你就是太重了,要多运动。
女生害羞地缩成一团:课间只有八分钟,十点放学,十点半就熄灯。
运动?没时间,真没时间。
这种情况,当即把见多识广的医院胸心外科特聘专家教授兼主任医师陈欣欣惊到,直呼respect。
大佬坐姿主打一个洒脱不羁
学业繁重是个问题,但还是要尽量抽时间锻炼,毕竟健康成长要紧。
下一对夫妻进门问诊,高龄孕妇正怀第一胎且怀孕23周,对胎儿的病情存有很多担忧。
据陈欣欣大夫分析,胎儿问题在于“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手术成功概率为99.5%,术后与常人无异。
专家摆事实讲道理,孕妇仍然有许多细节方面的顾虑。
尽管陈欣欣大夫反复强调,他们为人父母的所有顾虑都可以在胎儿术后打消,但孕妇还是坚持追问。
陈欣欣大夫起初还耐心讲解,在看清这对父母的意图后,决定让他们先回去商量,这个孩子到底要还是不要。
夫妻离开后,陈欣欣与同事的交谈一针见血——
她其实根本就不想要。
而下一对问诊夫妻,刚好站在纠结夫妻的对立面。
这位妈妈从怀孕之初就知道宝宝恩希有问题,经历早产之后,辗转各处求医,医院却因为情况过于棘手不敢接收,但他们从不曾放弃。
不得不说,节目组是懂“对比”的。
恩希患有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几经周折,终于转运至医院。
心胸科大佬出场,询问过恩希几次转院的情况,感叹他们兜兜转转没找对地方。
可惜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恩希出生三个月,曾做过肺动脉环缩手术,以缓解病症。
但随着恩希逐渐长大至五六个月,必须做一次性根治手术。
拖到现在一年左右的时间,恩希一直在成长,但肺动脉环缩技术时刻限制着肺血流量,严重时会导致恩希缺氧死亡。
孩子能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
怎么办?当然还是做心脏手术。
陈医院有慈善基金,可分担一部分费用;夫妻还没找到住处,也可直接住在病房。
内科和外科专家会诊得出结论,必须先解决恩希肺部感染的问题。
梁穗新大夫,措辞温柔含蓄:我觉得第一可能稍微控制一下肺炎。
陈欣欣大夫要求精准:别稍微,控制到什么程度?
只要你把肺的问题解决,我保证让她活。
不是毫无来由的自信,而是扎实的基本功和数十年如一日专业的工作态度,让他敢打这个包票。
他了解这对父母一路走来多么不易,更加打心底里地想要帮助这对父母。
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陈欣欣大夫的提问真实且扎心:
恩希父母的回答,太让人心疼:
万幸的是,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当恩希被推出手术室,妈妈露出开心的笑容,一路小跑紧紧跟随。
恩希爸爸不善言辞,从来都是认真听医生讲解,与恩熙妈妈一同高度配合,彼此互相支撑。
见到女儿脱离危险,他也久违地绽开了笑颜。
当恩熙小小的手掌和妈妈碰到一起,弹幕上的伙伴纷纷表示泪目。
妈妈说:“这回就好好长大了啊。”
一定要好好长大,因为你的父母超级爱你。
不止心胸科,具有代表性的科室还有许多,比如神经外科。
患儿笔笔从沙发上跌下,没有皮外伤,父母也没放在心上。
结果,笔笔睡了一会儿就开始呕吐,医院后发现瞳孔出现扩散,这才转运到医院。
笔笔脑内的血肿正在挤压脑组织,整个人陷入昏迷。所幸抢救及时,并无大碍。
笔笔爸爸在精神高度紧绷后泣不成声,笔笔妈妈说,丈夫的爸爸就是在开颅手术之后去世的。
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摔伤、磕伤,已经悄悄留有隐患。
家属医疗常识的欠缺,往往会增加医生与家属沟通的成本。
比如,孩子脑部肿了一片,医生初步诊断为骨折、皮下出血、颅内出血,需要拍片进一步确认。
但孩子奶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