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组织派李治平到江北县任县委书记。
一
年,李治平出生于四川广安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经济困难,他上完初中就失学了。青少年时期的李治平,一方面深感反动势力的压迫,另一方面又向往求学进步。他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阶级觉悟不断提高,在失学后的求职过程中,又受到了当时在川北地区进行革命斗争的红四方面*的影响,因此参加革命的愿望十分强烈。年10月,李治平在广安县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年,在国民*残酷“剿共”的白色恐怖下,李治平毫不畏惧,因收藏进步书籍而受国民*当局的监禁。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他积极投身革命,同反动势力做斗争。由于表现突出,李治平于年任共青团广(安)、岳(池)特支委员。年夏,李治平由团转*,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员,开始了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革命生涯。
二
抗战期间,李治平先后担任了马边、峨边乐群垦社中共特支委员,中共重庆市城区区委宣传部长,中共重庆江北县委书记,中共綦(江)、南(川)工委书记。在革命工作中,李治平从不与*讲条件,*叫干啥就干啥,*叫去哪儿就去哪儿。
年2月,*组织派李治平到江北县任县委书记。当时正是皖南事变后,国民*在蒋管区到处破坏地方*组织,江北县的*组织亦遭到了严重破坏。李治平一到江北县就着手清理*的组织,并依靠学校,开展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他利用各种机会,在寸滩和蒙子园地区的群众中宣传、讲解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揭露国民*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的阴谋,戳穿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妄图对日妥协投降的真面目。他宣传*的方针、*策,坚持统战工作,团结各界群众,增强群众抗日必胜的信心,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他还教育*员和进步群众加强学习,提高觉悟,严密组织,避免敌人破坏,紧密地团结在*的周围,与敌人进行长期斗争。这段时间*和群众组织在江北县没有继续遭受破坏,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年8月,白色恐怖严重,重庆市内和市郊特务横行,李治平当时的任务是负责掩护蒙子园小学和统计学校的*员。由于他的住处离市区很近,常有熟人来往,屡遭特务跟踪,因此组织上决定将他调离江北,派往綦(江)、南(川)任工委书记。李治平便以教师的合法身份开展隐蔽的斗争,广泛地争取和团结教育界和上层民主人士以及其他各界群众,并将在学校中培养的积极分子和发展的共产*员陆续派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发挥革命知识分子的先锋和桥梁作用。如此,不仅避免了敌人的打击,保存了*的组织,还锻炼了*的骨干,培养了积极分子,发展了革命势力。
解放战争时期,李治平调任巴县中心县委委员,兼綦南工委工作。年10月,川东临委成立,撤销了巴县中心县委,将綦南工委同涪(陵)、丰(都)特支合并,后又与川南工委合并,以合江县为界,合江以上为上川南工委,合江以下为下川南工委,李治平任下川南工委书记。这一时期,他发动并领导南川等县的师范学校和中小学发动群众配合大城市学生的民主运动,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三反”斗争和“索薪请愿”的罢教罢课斗争,并将在斗争中发展的*员和培养的积极分子安排到农村和山区去发动农民群众,广泛开展抗丁、抗粮、抗捐的“三抗”斗争,使城乡密切配合,在下川南和黔北这两个地区开辟了“第二战场”,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李治平做*的统一战线工作也有显著成绩,他领导南川县委做县教育科长张祥书的统战工作,并通过张祥书,安排了两名共产*员当督学,同时,在县城以及多数乡镇的学校中也安排*员和积极分子去工作,依靠这批同志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张祥书还两次将南川国民*特委会开列的共产*员“黑名单”透露给*组织,使这些同志得以及时转移,无一人被捕。年,重庆市和下川东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李治平领导的川南和黔北两地区的*组织却未遭到破坏。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李治平始终坚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凡是同他接触过的同志和群众,无不称赞他为人和善,和蔼可亲。他从不主观独断,遇事都同群众商量,如遇重大的问题,往往反复征求有关同志的意见后才做出决定,民主作风堪称表率。他领导的干部与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
在长期的地下斗争环境中,李治平经常穿着草鞋翻山越岭。年夏天,李治平经常单枪匹马、披星戴月由南川步行至涪陵,当天又从涪陵返回南川。为了坚持斗争,不知走了多少路,脚上磨出很厚的老茧,到了冬天,脚板边沿开裂,行走时非常痛苦,但他毫不在意。由于经常光着脚踩水过河,他的小腿静脉曲张,弯弯曲曲像一条条小乌蛇似的,也顾不上治疗,致使他年老时两腿处于半瘫状态。
三
年5月,川东特委正副书记肖泽宽、邓照明先后奉命离渝,李治平成了川东特委负责人之一。黎明前的黑暗不散,*组织仍处于残酷的白色恐怖之中。如果不依靠人民,就不能生存,更不能发展。因此,李治平深入群众,依靠群众,以忠厚朴实的态度,赢得了人民的信任。重庆解放后,李治平谨守初衷,时刻不忘自己的平民本色,他对上不谄,对下不骄,永远保持劳动人民质朴的本色。
新中国成立后,李治平被任命为中共涪陵地委副书记,后又调任川东农委副书记,川东人民法院副院长,重庆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重庆市司法局副局长,重庆市委肃反五人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市南桐区委副书记兼区长等。他工作几十年兢兢业业,严格按*的方针*策办事,一心一意跟*走;他朴实无华,洁身自好;公家配的小汽车也常常被他用双腿代替;妻子持有速成师范学历,但为了给别人让出就业机会,只能终生做家庭妇女;年母亲病故,他不声不响,用一副担架抬到玄坛庙火葬场火化了,四邻几乎无人知晓。这些严于律己的生活小事,仅是李治平身上高贵品质的点滴体现。
李治平的一生,是忠心耿耿地为*和人民的革命与建设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一生。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员的高贵品质,那就是永远保持质朴的本色,永远甘当人民的公仆。年3月,李治平作为一个忠诚朴实的老*员干部,带着始终如一的操守,带着挚爱人民、联系群众的公仆作风,带着对*的无比信任和热爱走了,享年86岁。
渝北区委*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