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8/5 17:46:00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话的意思我想是这样的。我们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怎样为美的,但是,却已经有恶的存在了。我原来在书中是这样写的,在我不断地阅读当中就发现这个意思可以不断的延伸。事物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就发现不了道之属性的绝对性。万物都没有绝对性让你能够发现的。就是说我们现在所观察到的东西都是相对的。只能被外表的阴阳性所左右,而分别出一些相对性的概念来。如美和丑、善和恶,这一切都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将其剖判出来的。这也证明人的主观意识总是将纯朴的道华凿碎,而又去追求事物阳性完美的一面。事物本身具有纯朴的美,被人后天的部分把它凿碎了,所以人类的纷争迭起,诡诈丛生,生命的进化过程也就扰攘不宁,自割其命。所以人类对道体的评判就远离了道的真实观念。人主观上的就是背道而驰的。任其发展下去人就会离道越来越远。进化中也会面临步步杀机。天下人现在都知道美和善,所以必定厌恶丑和恶,于是竞争就产生了,诡诈就兴起了,那反而不美不善了。这一点我说明一下。有很多练功的人,听说出阴神对自己的修炼不利,于是就排斥阴神这个理念,而去努力追求远道而去的纯阳之体。就是过去修道人都讲究出阳神。原来在玄灵功的整个传道过程中也是这样说的。却不知阴阳本是相对概念,没有阴神,哪有阳神?没有阴性的物质作为基础,阳性的形质又何以得到滋养和生发呢?常人只知道趋阳而负阴,与道性负阴而抱阳的共性不谋而合。所以世上人多见执著于方法,难以走正道。将歪理抱终生而自以为是正念。这是文字上的语言。重新回头再看一遍,老子的这段话还有另外一重含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什么东西为美啊?美的东西么,大家都喜欢看,都喜欢接触,这就为美,大家不厌恶它。但是,斯恶矣。就是人都知道美之为美,却偏偏体现出恶的一面来了。就是人们的行为不美。就像我们搞五讲四美一样,你看讲了那么多年,但真正按着雷锋那种精神去做的人是很少很少的。这说明人们作恶事的情况是比比皆是的。要不然人世间怎么那么多污泥浊水呢?那么多贪官污吏,那么多扰乱社会安宁的不安定因素呢?恶的一面肯定是客观存在的。他是不知道美的概念么?我曾经有机会接触监牢里的人,看到人们都追求美的一面,穿衣服讲究得很,如果有新的犯人来了,首先就看人家的包里有没有好吃的,有没有好穿的,自己拿过来享受。好穿的为了什么呢?为了讲美啊。讲美,你的行为为什么要剥夺人家的美哪?这就叫斯恶矣。有恶的行为了,他也知道美的这一面。这就是事物的相对性。他明明知道美是什么东西,却偏偏要做恶事。这就是老子原话里的基本含义。将文字上的东西延伸到实践中,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他明明知道什么样的事为善,但是他偏要杀人放火,偏要偷人家的东西。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是有道理的。婴儿的心比所有的成年人的心都善,都纯。不善的一面长大以后慢慢的就体现出来了。这就是世界上事物矛盾的一面。接下来师父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这里讲了六对阴阳,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相对词。现在社会所体现出的现象,就是这样一些基本的方面。天道就是这样相对而存在的。如果它是一种很纯的存在,那它就存在不下去了。我前一段时间讲过,人有双重人格,有两面性,这种存在也是符合于大道的。有对的一面和错的一面是符合道的,有你不理解的一面,有你理解的一面,也符合于道。既然都符合于道,你为什么还要耿耿于怀呢?为什么还要愤愤不平呢?你为什么要从这个常道中一定要找出个所以然来呢?这都是因为我们要追求真的这一面。你最终是希望回归到这个真里面,但你一定要知道常道的事物是相对的,它没有绝对的一面。如果你用绝对的思想,你说那个阴神是绝对坏的。一听到阴神你就反感,你就排斥它,最终你没有出阴神,阳神也出不了。因为你不懂道,你不懂得阴阳是并存的。那么在炼阳的过程中你就把阴的压抑在你的内部了。最后自己炼的不知所终。把自己的小命都练掉了,你还不知道什么原因,实际上就是因为不知道世界上的事物的相对性。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存在的。在这个地方师父就谈到了事物相对性这个非常重要的一面。我们需要认清这些相对的概念。引导人们向得一的方向走。就是你最终要进入到道的方面去。这是一个两个相对事物并存的世界,我们只要有这个理念就行了。你要知道这两者是共存于一个事物之中的。既然对和错都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存在状态中间,那么我们就承认善和恶是一种自然的体现。这就需要你慢慢地去修,然后你多做善事,那么你的生命就可以得到升华。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你需要“一”的辅助和引导。“一”就是你单纯的那一面。如果你老是坚持两面性的那一面,善和恶并举,坚持这样做下去,那你永远只是个人,你永远得不了道,你得不了道是因为你这个人保持了双重性的那一面。所谓真人,是因为他能守一,他才能成为真人。所以我们的思想从相对性的一面就要跨入到统一性的那一面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允许你有个性存在,你个性里面有双重人格也好,有多重人格也好,就像有一天某个道友和我谈到的这个问题一样,他说人的人格有二十几种。我想不用说那么多,就两类吧,一类真的,一类假的,一类虚的,一类实的就行了。总的道矗热凰死非笮榈囊幻妫敲词档囊簿痛嬖诹耍热恢道这个道理了,那我们就应该向“一”的方面努力。老子在后面的章节里说到,神得一以灵,人得一呢?也生灵气。灵气是什么?灵气是指导人走向玄相一面的基本条件。你如果带着非常复杂的思想,你单纯的压抑自己而修另外灵的那一面,行不行哪?不行。我们在坐有的道友就是用这种方法。自己心里有很多因素没有被释放出来的时候,也就是和自然界的交换还没有达到一种境界,这是什么意思啊?就是你要知道任何事物在你的心灵中间,你可以去干扰它。你每天做的事,你都可以去影响它。但是你影响中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中的有意性和追求性,它很难以统一。比方说,你有意的压抑自己,然后你又追求一个很虚无的目标,就像过去在九江面授班里,我们追求辟谷。吃辟谷丹,就不饿了,这就叫追求。这时追求和有意就统一在一块儿了。看起来是统一在一块儿了,实际上都是阳性的东西,他就要消耗你阳性的那一面,就是你精华的那一面。不是虚的那一面。阴的这一面他完全没有启动。我记得湖南长沙有个叫李雷的,他本身身体就不好,有颈索静脉曲张,年岁也大了,当时55岁了。辟谷丹一吃,人的内在机能一激发,他就很兴奋,追求和有意就合在一块儿了。就以为辟谷是真实的了,就回到阳性的一面去了。阴性的一面就没有信息去支撑他,自己的内在机制没有被启动,什么叫内在机制?就是你的精神系统。你的精神系统还没有达到阴性的那一面,你只是在思想上想,追求,最后就是有为主宰了自己所有的一切,结果摔倒在路上,抢救无效,死亡。人们有欲的这一面它的结果肯定是不妙的。这和老子所说的不善,是什么关系?明知道善之为善,他不善,就是他不善于处理这一类事情。不善,他做了很多自己不理解的事,他也不知道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去解决问题。他只是单纯的从说教中去解决,这样,他既害了自己,也错误的理解了别人的话。元君老师曾经在第二章练功经验里面这样说:练功的过程中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不要以自己的善良去仇恨别人的邪恶。时常在调心的过程中把有感觉当作无感觉一样。把困难感觉成容易,见人之短不厌弃,就当作长处来看,用反向调心法,因为心性调理之后的人就是有福之人。我想她这种说法也是一种辩证意识,就是当你知道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人,这种双重人格是存在的。既然存在,就有它合理性的一面。你为什么不理解这一切呢?你为什么带着自己的个性去和人家的双重人格打交道呢?这个时候不要有自己的个性,你要有共性,你才能够打交道。人与人相处在一块儿的时候,你明明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人格里面有虚假的一面,有真实的一面,那么你为什么还要去耿耿于怀呢?你为什么还看不得人家呢?或看起来就不舒服呢?就如古人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为什么分成一群一群的?就是因为这些物理的相对性质。个性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能产生共振的效应。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喜欢聚在一块儿,而不同性格的人喜欢分开的原因。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在今后的心灵修炼中就更应该抓紧对我们自身这些问题的处理。你不要有分别心的去对待人。世界上所有的坏人也好,恶人也好,善人也好,让你不能接受的人也好,都是你应该学习的师父,都是你应该接受的、可贵的素材。我说的这个意思是很明确的,就是当你和人相处在一块儿的时候,你有分别心,就说明你的境界还处在相对性里面。如果你很博大宽容了,你对什么人都能看得惯、都能接近他、都能跟他谈上话、都能和他共处、都能和他在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屋里睡觉的话,可以这样说,你的境界就相当于道了。而他,必然要被你这个道的能量所融化。我讲的这个道理应该是人们实践中的努力方向。实际上很多人已修到这个境界了。这并不是找不到的。在现实中,我们相处时间长了以后,心里就产生了很多负担、疙瘩。就要从这个地方开始认识。如果说头两章你都没有从这个角度去认识,讲到后面的的时候,你再认识就慢了。为什么慢了?因为这个东西明摆着摆在你的面前,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任何东西都是相对而存在的,没有绝对存在的,你偏偏要绝对的去看人,那到底是你错了还是我错了呢?实际是个性错了。我们的个性不符合于修道。修道追求的是共性,我们的共性是什么呢?这需要慢慢去认识它。道,需要慢慢的去认识,讲到后面的时候,对道性的认识就会越来越明确,所以,欢迎大家继续往下听。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三句话不大好理解,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说作为圣人来说,他是无为的,他的教化是通过自然来表现的。他不是人为的。万物做焉而不辞,万物和他之间的交换,他从来没有推辞的。这是他的境界。他的心始终都放在万事万物、放在众生的身上。他不推辞。在这中间有三条特征;生而不有,很多事情都是他生出来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把这些事当作是自己的事。这是一个特点。我们练功也是这样。我们练功时很多人炼得有点成绩了,就以为这是我的了。我自己已经修到什么境界了,有时一定要问老师或者师父,我是不是修到这个境界了?你一问,你就傻了,傻在你对道性根本就没有用心去体会。你没有从共性的角度去体会它的存在。他这个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圣人在进入整体状态去以后的作为,应该怎么去界定它。万物和他自己的交换,他从来没有推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就是你在做的时候,不要有任何原则性。不要以为圣人在做事的时候,他会说,在原则上嘛,这个东西一定要是真的,或者是假的,或者是对的,或者是错的。实际上没有这些原则可依靠的。为什么没有这些原则呢?因为它是以万物的要求为要求。万物就是自然。道法自然,自然中的事情对他有要求,难道他不答应吗?他肯定顺应自然的这些要求而变化,这个就叫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他从来没有说天下哪些事是我做的那些事不是我做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了这种境界,功成而弗居,我们修道就有了一个基本的好的开端了。当你有了一点成就以后,马上把这个成就归纳到师父那里去,归纳到众生的帮助中去。就像我们很多运动员一样,他得了金牌以后,首先感谢他的教练,感谢队友们的支持。感谢国家的培养。首先这是基本的一点,没有这些,他肯定就没有成功的基础了。这一点也是我们应该仿效的地方。你这样做了,对你来说只有越来越多的公德。所以你要聪明一点,你就丢弃一点、放弃一点、抛弃一点。这三个弃,大家要习惯它。你不要以为自己能够保留什么,越是不保留,那么你就越是富有道的精神,富有道的成果。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答疑:美之为美,善之为善都是对人说的,事物是相对而存在的。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它拿到修炼中来,你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以为人家不正确。实际上人这个事物,没有哪一个人是绝对的纯的。他明明知道纯是怎么回事,善是怎么回事,他偏偏要追求那些浊乱的一面,追求不善的一面。这就是事物的相对性。他接着就说了事物相对性的几个方面。什么事物都是相对的。比方说,你认为声音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呢?它明明是两个事物,但在我们的概念中是一个事物。我们一直把声音当作是一个事物,当我们修炼以后才知道什么叫声,什么叫音。他绝对是区别开的。比方说我们练功的时候,有的人就说师父跟我说了什么,我们说我们怎么没听见哪?师父既然来了,为什么只对你一个人说,无形中就产生一个疑念。他就没有理解老子的思想。声和音其实是两方面的。声音,如果是在千里之外,万里之遥,只要是只对你一个人说话,那个声音的方向性比激光还要准。这就是科学家现在还不理解的地方。九九年工人日报发表文章,批判严新老师在清华大学做的一些科学试验,就指责他那些科学实验伪科学的那一面。其中有一个批判观点是:你在公里以外对北京发功,那怎么能发得准呢?难道它比激光还准吗?就是激光,在公里以外,它的偏差也达到几百米啊!他不懂事物的相对性,他以为那个声音是人发出来的功在朝着一个方向作直线运动。他根本就不知道人的生命里面可以分出另外一个生命,做异地运动。什么叫异地运动?就是一个生命可以分成两个生命,可以分开做异地运动。就是在两个地方同时存在。一个人怎么能分成两个呢?他不懂,他就想不通了。你不懂相对概念,是因为你没有深入到它的里面去。连科学家都这样想问题,更何况我们一般人了。我们平常老百姓如果没有接受过修炼,也会那样想。第二章的重点是我们应该知道,人格的多重性,多样化。既然我们知道这些,我们自心就不应该用分别心去对待人家,对待众生。对什么东西都要容纳得下去,你没有恨的那种愤怒,也没有爱的那种偏执。现在我们的爱很偏执,恨也有很多畸形的一面。个性,它指万事万物的个性,也指每个人的个性,他的共容性,共存性,你首先要习惯它,习惯以后你再去修,就会觉得自己的路非常宽广。如果你带着某一方面的偏执,就象科学它有好处的一面,但它也有坏处。如果你只理解科学好处的一面,不理解它的坏处,那你还修道有何用呢?不如去修科学。修道的时候理解这个观念很重要。它帮助你建立分析问题的方法。你习惯了这个分析方法以后,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你心里就不会有矛盾。因为这个矛盾你已经理解了。你理解了对和错,你就能够包容它,不理解时,你怎能去包容它?非要追求它好的那一面,追究坏的那一面,你说你的这一点做错了,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是对还是错。这样就容易引起一些矛盾,这就像做父母和做天地一样,明明看见自己的孩子有错,却不一定能明说出来。循循善诱,讲一些好听的故事啊,引导孩子去觉悟,这个事情做错了。天地对于人们所做错的事,是以无为去教育的,天地并没有说你们这件事不能这样办,这样会退化,需要改啊。天地没有这样说,但人为什么能够逐渐认识自己呢?因为人在对和错的运动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丰厚的一种文化,这个文化推动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通过文化,人们对社会,对自身这三者之间也就慢慢地认识回来了。人一旦认识到自身这个阴阳互相推动的道理以后,整个人类集体的成功,集体的升华,就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了。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把《道德经》正正经经地讲了以后再跟大家讨论,然后再讲再讨论,前面讲的和后面讲的大家都记得很清楚的话,大家就一定会知道《道德经》是怎样告诉我们炼丹的。就是你做真人到底怎么做?这个丹到底怎么练?如果你是一个明白人或者有心人的话,就一定会知道整个过程是怎样完成的。如果你没有耐心,你说我想听这个地方,你讲到那个地方去了,那是你的灵性问题,那也不是你的错,那只是你的灵性还欠火候。这个东西需要火候的积累,实际上就是信息的积累,就是你的相对概念一定要积累的丰厚,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声和音一样,声和音在自然当中是分出许多层次的,比方说,现在许多练功的人能够发出腹音,就是他的肚子能够说话。肚子一说话他就知道该怎么做。到底是他自己说话,还是人家在他的肚子里面说话?你就不要分别他,一分别,你的心就乱了。你要知道,宇宙的整体就是这样的,声音是放在他的整体的生命状态里面的。就像我们人很多地方能够发聲一樣,脚指头都能够发生聲,只不过你没掌握那个技巧而已。就像表演口技一样,一个人在帘子后面表演,发出各种各样的聲音。你简直都想象不到。各种各样的鸟叫声,动物的叫声都学得出来,就是他有各种这样的技巧,这些技巧都发生在他的身上。就像表演相声的,他发挥麦克风的技巧,学火车的叫声一样,非常像。这说明人很多以假乱真的东西能够做到。有无相生这一点。有和无之间是怎么相生的?我们一般肯定重视有,对于无、生的那一面,就忽略了。从价值观上来说,难以想象,这个东西有没有研究的价值。看不到的东西你怎么去研究?肯定就不愿意想,也就把它放弃了。对于你来说,一省,它就流逝过去了,但是对于有灵气的人来说,人们千百次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他只要听到一次,就会想,这个事肯定和自己有关,这个就叫灵性。有无相生,也是具有物质基础的。每一个人,先带有物质基础,有一定的积累,然后再去谈这个人的灵性。有时候我们体会有和无之间的相生,比方我们练功,你是怎样体会你的无呢?忘却了自己就叫无,那么什么是有呢?这就麻烦了,你就不知道这个变化性。如果虚的一面没有有,實的一面怎麽能夠进入到无的一面去呢?就像刚才说的玄之又玄一样,它一层包裹一层。有进入到无,无又进入到有,如果两个有相处到一块,肯定不行,相冲突。但是有和无相处到一块儿的时候,它就可以生化。无可以生化出有来,有也可以进入到无的一面去。这就是它的作用,这就是玄之又玄的基本模式。比方你在打坐,要想有效应的打坐,你在无里面就一定要有“有”。就是这个意思。(问:我不知道这个有是啥。)你不知道,就问我,我就告诉你这个有是什么东西,然后你如此炮制,你就知道,哦,原来从有进入到无,无里面又生出有来,哎呀,这个叫妙啊!这个妙就不可言状。过去修道的人讲究观想。思想本身是一个虚有的东西,是虚无的东西。思想应该变成行动,但又没有变成行动,他就在那个地方打坐。然后他生出有来,这个有里面也有进入无的状态。这是一种变化的奥妙,这个奥妙一旦被人掌握了,实际上下面几章,都是顺理成章的在往下推论。我们先预习一下下面几章讲的内容。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一章表面上好像讲的是治国的方法,实际上讲的是修身的技巧。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些话是顺理成章的一点一点地向前推进,把人所应该建立的基本观念以及运作的一些方法告诉了大家。人在讲到“道”的这个问题的时候,最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强之以名。道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强行的加上名字。实际上这个概念往往是错的。我在原来的教材里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宋朝的苏式讲了一个故事叫“日寓”,解释了名和实的辩证关系。说有一个天生的瞎子,没见过太阳。他就问别人太阳是什么样的,有人就告诉他太阳的形状跟铜盘一样。结果他敲敲铜盘,听到那个声音,说,哦,这就是太阳。然后他听到钟声,哦,这是能发出声音的,一定也是太阳。后来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就根蜡烛的光一样。他一摸蜡烛,哦,太阳就是这样的。有一天他摸了一根笛子,这一定就是太阳了。这个日寓的思想是很真实的,就是人们的思维也犯同样的错误。你没见过那个东西,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信。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做,那好,到最后呢?你不亦乐乎的上当。你还以为自己在修真,实际上在修假。再跟大家说一个实际情况。现在的气功师,百分之九十都是骗子。甚至百分之九十八,九十九都是骗子。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知道美之为美,斯恶矣。知道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也是共存的。也就是说,他不可能先做一个真人,然后再去说那些虚无的东西。他既然已经说了虚无的东西,那它实际的那一面肯定有他不(听不清楚)的原因。我们也知道,这个世道中,哪一点不骗人呢?包括科学都骗人,它骗了你,还骗你没商量。你还相信它相信得不得了。你没说他是骗子,你说那个气功师是骗子,那个气功师是告诉你什么样的东西对你最好,结果你不信,你非要相信那个营养学,非要相信那个科学创造的东西,就像我相信科学一样,我上了科学的当,我用牙膏,结果把我的牙齿越洗越差,真的,好多牙膏都是这样的,一用那个牙膏,牙就痛。我以为是自己的牙齿发炎了,又不像是发炎,牙齿像受了寒一样。就像寒气往里面钻一样,一遇到这种情况,我就知道,一定是这种牙膏毒性太大。我劝你不用它,我劝你干洗,我每天晚上洗牙都不用牙膏的,因为晚上你不说话了,用的牙膏就停留在牙齿上面。第二天早晨起来牙齿不知道有多不舒服。这就是科学给我带来的烦恼。大家下去以后再思考一下,就今天讲的看看自己能不能回答这些问题。有些问题,在我们自己的修炼观念里面,这么长时间了,有没有自己的见地,把这个问题想清楚。第一个问题,如果说一个人带着欲望,他能够修道么?第二个问题,如果说一个人对周围的事情没有感觉的时候,他能不能进入到道德的状态里面?这两个问题希望大家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