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山东博物馆的讲解员刘蕾。从大学毕业后我就一直在山东博物馆宣教部从事讲解工作。本馆宣教部的工作主要为观众提供参观导赏服务、为青少年提供博物馆研学教育活动以及对外宣传工作。
我的工作主要涉及观众导赏、社会教育。工作13年来我参与了90余个展览的讲解工作,除完成本馆讲解工作外还外派至其他单位讲解。此外,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物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为青少年带来知识与趣味兼具的教育课程。
山东博物馆宣教部有一个高质量的讲解团队,馆内会定期组织讲解员业务考核,每位讲解员都在完成日常讲解业务之外,加强业务能力,深化知识储备,旨在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讲解服务。在这个团队中我从一个初入职场的新晋小白蜕变成为一位经验较为丰富的讲解员,我和团队共同成长。
介绍一群博物馆里的好人,在这其中有讲解员的靓丽身影。“好”人有六好。
第一好,讲解员有一副好嗓子。
讲解员是以有声语言为表达手段,讲解必须通过声音来体现,因此,讲解员具备一副好嗓子,才能洪亮悦耳。
讲解员的职业性质使得讲解员连续讲话是工作常态。讲解员通常情况下讲一场最少1到2小时,甚至更多,一天下来讲解最多达到五、六场。对我来说8小时的工作中,参观旺季时讲解时长常常会在6个小时左右。平均算下来一年中单纯讲解的时间就长达约小时。在我13年讲解下来,先后为近5万人提供了超小时的讲解。
如此频繁的用嗓,再好的嗓子,一天下来也会变哑。十多年的工作中除了收获丰富的讲解经验、观众99.8%的好评率外,无法根治的咽炎也成为了众多讲解员的职业病之一。
第二好,讲解员有一个好脑子。
做好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不仅要有一副好嗓子,更要有一个好脑子。山东博物馆目前有11个常设展览,每个展览的讲解词在左右,也就意味着一个初入职的讲解员需要在2个月实习期内能够熟练背诵13.2万字的讲解文稿并可以讲述。
山东博物馆除了常设展览外,不停地更新专题展览。一名合格的讲解员时常需要在5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掌握1万余字的讲解词内容,并能绘声绘色地给观众提供讲解。这庞大的工作量也考验着一个讲解员的记忆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三好,讲解员有一个好笔头。
要想把历史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传递给观众,弘扬传统文化,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讲解员要研究陈列大纲,翻阅大量书籍、学术文献。通过反复推敲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口语化地表达,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讲解员在通过接地气地表达,在普罗大众与历史文物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让观众感知、感动。
讲解员的讲解要常讲常新,例如同一个展览针对不同受众会撰写10多个版本的讲解词,并反复调整,多次修改。
常言道:“读书要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你有一桶水,才能到出一杯水”,对于讲解词撰写工作来说,道理同样适用。要想写出讲解词,所需学习的不仅是展览大纲而已。讲解员需要翻看典籍、查阅论文,站在观众角度,想观众所想。通过前期学习,带着疑问请教专家,从而真正理解策展人思路、读懂展览。
往往最初根据展览大纲撰写的讲解词初稿大约有两万三千多字,经过反复推敲,语言精炼,最后版本大致在多字左右,可谓是字字珠玑。讲解词中语言、语态、句式结构的使用的初衷是尽可能地吸引观众,把文物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对博物馆留下深刻的印象。
讲解员需是一个杂家,讲解内容包罗万象。常常是在历史展览、自然展览、党政题材方面的展览中穿梭。
第四好,讲解员有一个好腿脚
讲解员这份工作不仅考验着一个人的记忆力、表达力、写作力同时还要考验一个人的体力。山东博物馆平均一个展厅面积约有平米,每讲一个小时需要走3个展厅,细细算下来要完成一次常规讲解,至少需要走多步,讲2万字讲解词,做多次规范抬臂动作,而这样的讲解,我们每天每人平均要重复4到6次。不只是这样,我们还需要穿着高跟鞋在展厅内不断行走,像静脉曲张这种疾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几率会更高,所以没有一个好的体能,没有好的腿脚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
第五好,讲解员有一个好家庭。
80后的我已是一对双胞胎的母亲。我仍记得刚生完孩子回到单位时,由于工作繁忙,无法同时兼顾家庭与工作,每天只能在更衣室里为孩子用吸奶器将奶水挤出,没有冰箱储存,就只能自备冰块保存,等到晚上带回家后给孩子喝。在遇到紧急工作时,无法按时按点回家照顾孩子,这时我的家人们并没有任何的抱怨和责怪,而是为我分担家庭的责任,并不断地给予我鼓励和帮助,除了给予我温暖,还让我有了更大的工作动力。
其实,我与其他讲解员的不同之处不仅体现在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而且我的一家三代都是博物馆人。
我的外公李义贵,就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年轻的时候他做过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危急时刻,为避免山东文脉毁于战火,他毅然决然把年轻的妻子和未满1岁的儿子托付给妻子的家人。外公和他的同事屈万里,在原山东省图书馆馆长王献唐的率领下护送件齐鲁古籍文物一路南迁,行程近余里护送到四川乐山。之后历经艰难困苦,外公独自一人守护文物13年,最终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将文物完好无损地运回家乡,交给人民政府。他说:“这是国宝,是国家的,我宁可把命搭上也要保护它们周全……”
改革开放后,外公退休我的妈妈继承外公的遗志,也成了博物馆的普通一员。在家人的影响下,我也在年来到山东博物馆,成为了一名讲解员。
今天,我之所以可以再这份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坚持这么久,不仅源于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更多的是源于家人的影响。而今天,也是因为我的家人给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鼓励,才让我内心更加安稳,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我非常感谢他们。
第六好,讲解员要有一个好精神。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而作为一名讲解员,也应当把“牛”的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当中。
首先,我们要发扬孺子牛的精神,在工作中,始终秉承着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观众放在首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他们的所需所求。
其次,我们要发扬拓荒牛精神,在工作中,不断的克服万难,勇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众的需求,形成适合当代人的讲解风格和服务意识,尽心尽力的为受众去讲解,坚持不懈的为观众排万难。
再者,我们要发扬老黄牛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当做自己的座右铭,肯下功夫、肯努力,明白自身职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行一行,在勤学苦干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发扬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以及“择一事终一生”的敦煌精神。热爱这份工作,坚持这份工作,用一生去守护它。
在讲解员这个岗位上,我们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生动的方式在讲述山东历史,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使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永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