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六一早,付琳把孩子送到辅导班里,医院,老母亲还在走廊里住着,她那颗提着的心是一刻也放不下。
医院比起往日更拥挤。
付琳废了老大劲才把自己从人头攒动的挂号大厅里扒拉出来,夹在电梯里上四楼,之后穿过一条熙熙攘攘的走廊,中间磕磕绊绊,不是和这个人撞满怀,就是被那个人踩了脚。
过道的一边一字排开全是病床,付琳杵到其中一张床面前愁眉苦脸——这环境如何利于养病?
母女俩寒暄了几句,付琳抬手看表,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她给老公韩文远打电话,那头一直占线,她只觉得躁得慌,走到护士站去打听:“蔓蔓,你们韩老师还没交班吗?”
一个正在值班表上勾勾画画的小姑娘抬头一拍后脑勺:“呀,瞧我这脑子,韩老师四点多的时候上了个手术,这会儿估计还没下台呢,他让我跟你说一声来着,我给忘了。”
付琳疑疑惑惑:“半夜来急诊了?”
姑娘愣了一下:“没啊,是昨天下午住进来的一个病人,本来排的周一手术,但是夜里情况不好,就提前了。”
听到“昨天下午”几个字,付琳的眼皮禁不住突突跳起来,她装作不经意地问:“昨天下午有病床?”
小姑娘一脸懵地挠了两下额头:“本来没有的吧,好像是韩老师托主任协调的,医院病床多紧张,听说韩老师答应多带两个实习生上手术观摩,主任才去给他晒脸。”
说完,小姑娘捧着托盘说要巡房发药去了,留下付琳一个人扒在护士站,满脑袋飞虫,搅得她心神不宁。
付琳想起,昨医院之前给韩文远打电话,问还有没有病床,明明韩文远说的是协调不出来。
可现在,事实摆在眼前,韩文远替别人安排了病床,却让丈母娘挤在过道里,付琳只觉得心头有一口气,压不下去又发不出来,堵得慌!
2
付琳和韩文远认识的时候,俩人都是南方一所重本院校的大一学生,付琳读师范,韩文远学医。
那年迎新晚会,付琳表演了一个特别绝的独舞,加上她外形靓丽,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获得了大学生涯的优先择偶权。
教育系和医学系上课的教学楼相隔不远,下了课之后,学生们一窝蜂地往食堂冲,付琳经常会在自己身后看见韩文远。
那时候韩文远架一副眼镜,长相秀气,着装也清爽,时间长了,付琳就对他有了深刻印象。
有一回排队打饭的学生里头有两个人起了口角,还动了手,付琳被波及挨了一拳,韩文远立马站出来将她护到身后,沉着声音呵斥那两个同学,那模样稳重,直直砸进付琳心里。
后来他们聊了几句,互相知道对方的名字和专业,付琳大大咧咧说经常看见韩文远在她身后的队伍里排队,韩文远摸一把后脑勺咧嘴乐:“大概这就是缘分。”
熟悉之后,俩人相遇的几率似乎就越来越大。
周末付琳去图书馆自习,韩文远必定也会在,他还给付琳带上早餐;上选修课的阶梯教室里,付琳总能看到熟悉的身影,韩文远竟和她选了同一门课程;甚至参加社团时,付琳也惊喜发现韩文远和她同被分到旅游协会外联部,负责在搞活动时拉赞助做协调。
韩文远就用这么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点一点渗透进付琳的生活,等到付琳惊觉俩人之间暧昧气场,大喇喇去质问时,韩文远笑得恨不能捧着肚子打滚。
窗户纸被捅破,恋爱关系就算确定了下来,俩人平稳走到毕业季,付琳融入社会,韩文远继续读书,医学生,总是要多熬些年头的。
3
26岁那年,韩文远研究生毕业,他给付琳准备了一场求婚,不盛大,却温馨。
婚后岁月悠然,付琳做中学老师,韩文远开始他的博士生涯,就那么过着二人世界,一直到付琳29岁,医院定了岗,工作基本稳定,他们才把造娃大计提上日程。
三口之家的快乐比起从前二人世界有过之而无不及,小两口的工作都忙,婆婆远在北方老家,身体又不太好,付琳便将自己的母亲接到身边,帮他们照看孩子。
这些年下来,韩文远对丈母娘感激不已,数次表态说没有丈母娘就不会有这样一个稳固的大后方,他的事业也不会有如此质的飞跃。
尤其是一年前,韩文远因为业务能力突出,被调医院。考虑到一家人需要抱团,再加上一线城市对孩子日后的教育也有助益,付妈极力劝女儿带上孩子,随韩文远一同迁移。
不光如此,付妈自己还跟了过来:“你们安心忙事业,孩子和家有我给你们顾着。”
一年多来,付妈把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韩文远经常在背后和付琳感慨,说丈母娘就是他们家的定海神针。
可就在昨天,这根定海神针因为静脉曲张出血需要住院时,韩文远却找借口推掉了付琳安排病床的提议。
他以走后门影响不好,不能给手底下的实习生做一个坏的示范为理由,说服付琳将付妈安排在过道里,说是下周一有病人要出院,到时候就能挪进病房里。
那时付琳心头有不舒服,但也并未多想,毕竟单位守则在那放着,如果人人都走后门,那医院确实无法维持正常秩序。
可刚才从蔓蔓口中听说了韩文远昨天给其他人劳心劳力安排病床的事,付琳禁不住要在心中思虑,这个能让韩文远破例的人,究竟和韩文远有怎样的渊源?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