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瘤是体表静脉曲张交错而形成团块状的病变。其临床特点为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团块。相当于西医的下肢静脉曲张。本病虽名筋瘤,实质是由于静脉壁薄弱,或静脉瓣缺陷,加之重力的作用,致使下肢浅静脉系统处于伸长、蜿蜒而曲张的状态,其柔软的团形状似瘤而名之。
本病多因长期站立等使下肢气滞血瘀,或郁怒伤肝,血燥筋挛所致。
1.火旺血燥
因肝肾不足,血旺火燥,筋脉失养而薄弱,扩张充盈、屈曲交错成瘤。2.气虚血瘀
长期站立负重,劳倦伤气,气滞血瘀,筋脉纵横,血壅于下,结成筋瘤。
3.寒湿凝筋
因劳累或涉水淋雨,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结块成瘤。
1.临床表现
多发于下肢,好发于经常事站立工作者或重体力劳动者。
早期轻度静脉曲张,可无明显不适感。以后可逐渐加重,站立较久时出现患肢酸胀、麻木、困重等症状。患肢浅静脉盘曲成团,如蚯蚓集结,表面呈青蓝色,质地柔软。病久则出现患肢轻度肿胀,局部皮肤萎缩、脱屑、瘙痒和色素沉着,并可触及硬结。严重者可伴发湿疮、臁疮。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多普勒超声及静脉造影可准确判断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
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