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民谚。
研究表明,“每天一万步”是近年来日本人平均寿命得以延长的因素之一。欧美一些国家,步行锻炼也大有方兴未艾之势。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步行的好处十分明显
长期坐着或站着工作的人,容易发生腿胀、静脉曲张和痔疮等疾病,原因是身体下部的静脉淤血,不易流回心脏。散步中,下肢肌肉加强活动,有节奏地挤压静脉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对血液迅速回心有利。
身体活动少的时候,胃肠的活动也会跟着减弱,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若饭后步行,腹部肌肉的运动对胃肠进行有效的“按摩”,会促进和改善胃肠的消化和吸收。
当人们较长时间坐着,肺的扩张会受到一定限制,影响呼吸的深度。散步时,身体挺直不弓,胳膊摆动自由,使肺的换气量大大提高。
有节奏的散步,也对人的大脑皮层造成一种单调而反复的刺激,能够促进大脑皮层抑制过程的发展,使工作累的神经细胞得到充分休息。所以,有人也用睡前散步的方法来防治失眠。
步行保健作用大
那么,怎么样步行才能收到上述的保健作用呢?
正确的步行,应该是抬头挺胸,迈大步,双臂要随步行的节奏有力地前后交替摆动,路线要直。
前苏联体育科学家把步行锻炼划分为5类:
1.很慢速走:每分钟走60―70步,每小时2.5―3公里。
2.慢速走:每分钟走70―90步,时速3―4公里;
3.中速走:每分钟走90―步,时速4―5公里;
4.快速走:每分钟走―步,时速5.5―6公里;
5.很快速走:每分钟步以上。
一个没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经过几个月的步行锻炼后,就可以把步行速度提高到快速走的上限指标――每分钟走步,以这种节奏走1小时即接近一万步。运动的强度要因人而异。一般是走到稍稍出汗,就能达到锻炼和健身的目的。中老年人步行时,应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快步走时的心率以不超过每分钟―次为宜。
步行是一种对于热量消耗很低的有氧运动,临床上还具有非常大的好处,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点,可以改善记忆力,在于通过散步等形式,可以促进大脑的抗氧化,对于改善记忆力、锻炼大脑,特别是小脑的平衡,有很大的益处,可以减少大脑的过度老化。第二点,改善气血、调整人体的血管,针对于心脏病、脑供血不足等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价值。第三点,可以帮助降低血脂、降低血压、降低血糖,对于预防慢性疾病很有益处。第四点,可以适当的增加肌肉的力量,对于人体的免疫力也是很好的提高。
舒展筋骨坐久了腰酸背痛,时常感觉身体僵硬,不妨尝试美国加州运动医学专家苏克提供的散步方法。掀衬衫法。走路时,双臂在腰前交叉,然后慢慢上抬至下巴部位,就好像在脱套头衬衫一样;然后伸直双臂,到达顶点位置后缓慢放下手臂,让肩膀放松。这个动作可以拉伸脊柱,舒展筋骨,防止弯腰驼背。塑造曲线散步时一些小改变,可以把走路变成全身的运动,雕琢臀与腿的曲线。走坡路。在有坡度的地方散步至少16分钟,或者调高跑步机的坡度,在上面有爆发地猛走25分钟,都可使臀部紧翘。还可以先慢走5~10分钟作为热身,然后重复爬上坡与走下坡,每段路程为时2分钟,直到你觉得臀部肌肉发酸,再放慢步伐走5分钟即可。
给大家总结了12条:
1.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跳动慢而有力。
2.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4.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5.步行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6.步行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7.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8.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
9.步行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0.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地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状都有良好的作用。
11.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据专家测定,当烦躁、焦虑的情绪涌向心头时,以轻快的步伐散步15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紧张,稳定情绪。
12.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应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步行的注意事项:
1.步行时,鞋袜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步行时间较长,鞋袜过紧会导致脚步血液循环不畅,最好选择舒适的运动鞋袜;步行是一种有氧运动,衣服不宜穿的太过清凉;步行的路途最好有厕所,需要及时排尿,长期憋尿会出现意外;尽量选择空气质量好的地方散步。
2.饭后一般不适合立即运动,需要休息30-60分钟后再开始步行,这样可以减小对肠胃的负担,并且帮助肠胃消化,刚吃饱就去步行,会对肠胃造成伤害,而且食物还没有转化为能量,会导致人体能量不足,容易出问题。
3.清晨很多人都有起床步行的习惯,这对健康也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晚上身体产生的废物和浊气,不过开始步行之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可以提高身体的排毒效率。
4.体质弱,大步走
身体弱,重心容易不稳,平衡能力差。因此步行时应大步走,将双臂甩起来,速度组建加快,使得全身都能够充分的活动开来,促进新陈代谢。
冠心病,慢慢走
患有冠心病的老人,步行时不适合走得太快,最好慢慢行走,多留意心率,以免诱发心绞痛。步行时间和次数也要根据身体状况作适当调整,只要稍微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关节差,别背手
关节不好的老人更容易摔跤,应尽量少走坡路,使用拐杖,因为拐杖能减轻身体负重,避免对关节造成二次伤害。
挺胸脯,饭后走
因为早上血压相对于一天来说是最高的,最好不要选择在早上步行,晚饭后更加适合,走路时将胸脯挺起,不要过分弯腰驼背,以免压迫胸部。并且,不要走太快,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糖,鞋选好
为了防止脚部意外伤,糖友切勿穿露脚趾的鞋子,更不要光脚走路。最好选择透气、合脚的布鞋或休闲鞋。这类鞋子可减少脚部摩擦,防止皮肤损伤。
胖老人,走久些
肥胖对老人来说,并不是好事。因此,为了达到瘦身效果,可以适当延长步行时间。步行时,可以采用快走和慢走相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