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索静脉曲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笔写人生40年当好媒体通讯员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5/7/23 18:0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

「本文来源:燕都晨报」

从年9月8日在《朝阳日报》发表第一篇稿件起,到今年的9月8日,盖首钟整整为新闻媒体写稿40年。40年,盖首钟由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退休老人。40年来,盖首钟先后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新闻主流媒体发表文字、图片、视频稿件数千篇之多。他每每翻阅自己见诸报端的“作品”和数十本各种级别的“优秀通讯员”荣誉证书,一种幸福感、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童年不堪回首

盖首钟今年67岁,年出生。4岁时母亲病故,父亲在外地,他在奶奶和叔叔家读完小学三年。后被继母接到父亲身边。生活在一个有着同父异母和异母异父共7个孩子的特殊家庭,盖首钟没有一点幸福可言。勉强念到初中二年级,赶上文革,加上继母不支持读书,他不得不过早地辍学。吃不饱肚子,他就到生产队里偷喂牲口的豆饼充饥;没地方住,就到四面透风、没有炕席的生产队饲养员的屋里借宿。泪水和苦水随盖首钟走过了艰难的童年。16岁时,他又回到了奶奶和叔叔的身边。

参军改变了人生

到了青年,盖首钟参军来到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后,第一次感受到了军营大家庭的温暖。政治学习、军事训练、出板报、画刊头,在火热的生活中锻炼成为连队里的一名宣传骨干,画画的爱好也得到了发挥。部队的培养和爱护,让盖首钟感受到了温暖,寻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60字短讯开启写稿生涯

年,盖首钟因公致残复员后,被政府直接安排到了配件厂(现在的凌源第六监狱)工作。

在当时,盖首钟经常在《朝阳日报》上看到油嘴油泵厂宫学大写的文章。盖首钟在想,油嘴油泵厂(也就是现在的五监狱)和配件厂都隶属朝阳地区机械局,油嘴油泵厂所发生的一些事,配件厂也在同样进行着,甚至配件厂有些方面比油嘴油泵厂干得还好,为啥报纸不登配件厂的事呢?

带着一种不服输的心理和想写写稿的好奇心,盖首钟从年9月开始为《朝阳日报》写稿。年9月8日,在《朝阳日报》一版发表了这样一条短讯:

凌源汽车配件厂工会最近开办“练功十八法”和“太极拳”短期训练班。参加学习的大部分是老工人和患有慢性病的职工。

这样一条不到60字的短讯,盖首钟第一次使用“首钟”这个笔名,从此他把自己“盖守忠”的原名改成了现在的“盖首钟”。也就是说,盖首钟因《朝阳日报》而改名。盖首钟给自己的解释是,既然首次在《朝阳日报》上敲响了通讯报道的钟声,那么在今后的事业中就要做到“首当其冲,钟鸣不止”。

后来,他一点一点地就与报社有了联系,也就和编辑老师们有了正面的频繁接触,并经常接受编辑老师们的帮助与指导。从此,盖首钟就开始把写报道当成了报答党恩、报效社会的一种方式和途径。他暗下决心,既然干上了这一行,就要干出点样来。

为了提高写稿的水平和能力,盖首钟从生活中节衣缩食,在当时有限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购买一些有关新闻写作方面的工具书。盖首钟还坚持看报听广播,借鉴报纸和广播的写稿技巧和新闻语言锻炼撰稿能力。盖首钟平时还有个习惯,那就是坚持集报,哪怕是在公厕的地面上发现一张非常有价值的报纸碎片,他也不怕脏,拣起来好好收藏。上世纪80年代初,盖首钟收集的报头、剪纸、漫画、小故事、新闻佳作等各类剪报有万余条之多。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大大提高了写作水平。

“编外记者”的使命担当

双脚丈量新时代,爱心传递正能量。一直以来,盖首钟的纸笔,忠实地记录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盖首钟的镜头,见证了岁月中每一个生动的瞬间;盖首钟的生活,总是与新闻紧紧拴在一起;盖首钟的心,一直紧扣着时代的脉搏和旋律。

盖首钟不是记者,但同记者一样有着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这份责任,如山似海,义不容辞。40年来,盖首钟一直把敏锐的新闻触角向凌源全社会延伸。哪里有新闻,他就出现在哪里。不管刮风下雨,不管严寒酷暑,只要一有新闻出现,盖首钟就会在第一时间冲到现场。

盖首钟用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背着相机,骑着自行车,到处找新闻。有人夸张地把盖首钟比作为“城市的电子眼”。

在采访中,盖首钟从没有打过任何一家新闻媒体的旗号,没有做过一件有损于记者形象的事,没有借“采访”之名吃拿卡要。即使被采访人已经安排好了饭菜,盖首钟也不会接受宴请。盖首钟常常把自己比作为记者的第三只眼,意思就是说,他采访的视角是记者们双眼顾及不到的边缘,是记者们视角的延伸与补充。

用一支笔,一部相机,一天又一天,用文字编织着凌源大地的繁华,用镜头记录着凌源人民的生活,用真诚传达着温馨的情感。

身为八级残疾军人,盖首钟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除了右手腕部的残疾外,还患有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飞蚊症、下肢静脉曲张等多种疾病。年,还突然得过肌肉萎缩(多发性肌炎),严重时不能走直路,舌头不听使唤说不了完整的一句话,体重一下子就掉了20公斤。即使在生病期间,他也没有停止正常的工作。

为了给读者送上最为新鲜的新闻快餐,在盖首钟的身后有着不为人知的付出,也有流淌心间的温暖;有加班加点的辛苦,也有无悔青春的自豪;有筋疲力尽的忙碌,也有耕耘过后的收获。

多年来,盖首钟将新闻眼对准群众,从群众中寻找新闻素材,倾听民声民意,做群众的代言人。他相继报道了盲人马成昆、无臂书法家毛国龙、残疾人自主创业刘玉成等百余名各类草根人物。凌源市第一届道德模范马殿起、于凤芝、边淑莲,第二届道德模范刘艳杰、辛伟等一大批先进人物,都留下过盖首钟报道过的痕迹。一篇篇鲜活的人物事迹,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引起了强大的社会效应。

从年起至今,他还一直义务地为凌源电视台各类专题节目出点子、找线索、提供视频资料。同时,盖首钟还积极为《燕都晨报》提供各类稿件,平均每年都在50篇左右。

退休后的盖首钟,仍然是忙碌的。采、编、写,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从年开始写新闻稿件以来,盖首钟在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媒体发表稿件数千篇。尤其是自年“学习强国”平台的推出,更让盖首钟有了发挥之地。到现在盖首钟在“学习强国”发稿多达七八百篇,占据凌源总发稿量的“半壁江山”。

长时间以来,盖首钟在宣传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成了新闻人物。年被评为朝阳市学雷锋先进个人、年被评为凌源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年被评为朝阳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拥军爱民十佳标兵、年被评为朝阳市最美志愿者、年被评为朝阳市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年获得凌源市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本报记者周建华

1
查看完整版本: 笔写人生40年当好媒体通讯员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