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46,患者一周前於推拿店做理療,之後出現下肢脛腫脹,發熱,左側為甚,脛內側以手掌覆之明顯感覺相較於其他部位要熱,皮色不變,患者患有靜脈曲張多年,視之靜脈屈曲如蚯蚓,局部發熱以曲張靜脈處為顯,同時腰痛沉重疼痛,股膝麻木沉重,活動不利,平躺翻身不能,醫院診斷為腰椎壓迫右側神經導致,遂求診於中醫,察其舌淡苔白,脈弦細緩沉,尺脈尤甚,重按虛。
初診:諸症同前,處方如下:
甘草,桂枝,芍藥,黃芪,
附子,山萸肉,熟地,茯苓,
黃柏,伸筋草,絡石藤,蘇木,羌活
水煎服,日一劑。同時配合針灸治療。
二診:患者上方服用一周,右側腿沉麻木減輕,左脛內側發熱腫脹消退大半,走路及勞累後加重,可自行消退,右側腿沉減輕。上方加减繼續服用一周,左側脛內側皮熱不顯,腫脹消退,右側腰腿沉重麻木消失,再服三劑鞏固,屈曲靜脈見回收,諸症消失後停藥。
闡:患者脛內側發熱腫脹,病因為絡脈不通,局部微循環不暢,鬱結而生熱,而患者多年靜脈曲張未愈,提示患者下肢回流困難,下肢推拿之後,氣血趨向於四肢末梢,又加之于回流受阻,鬱滯于肌表而出現腫脹發熱是理所當然,久而久之,恐有瘡瘍之變。因而治療之法:一者疏通絡脈,改善局部微循環,用藥參考瘡瘍法,梔子黃柏雙花公英之類清熱,桃仁紅花蘇木雞血藤之類活血,都能改善局部微循環,再以少量麻黃桂枝羌活附子之類引導衛氣佈散,陽氣得通,陰血得流,使氣血陰陽兩通。二者改善臟腑內外出入氣勢,人之血脈生理,以動脈由臟腑出走四肢肌表,而由靜脈從四肢肌表回流臟腑,一出一入,一陰一陽,共成太極循環。今患者尺脈沉,重按虛,身體已成內虛外實之象,靜脈回流受阻,氣血瘀滯於肌表而生熱,若單純疏通絡脈,辛溫通陽,必然加重氣血由臟腑出表,久而久之臟腑內虛成虛勞,因而應當在疏通絡脈的同時,改善靜脈回收臟腑之力,以芍藥山萸肉烏梅五味之類酸收,辛酸合用,令氣血重新回歸臟腑。
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