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最美“黔行”人系列报道——廖思强
“精索静脉曲张;左侧输精管结扎术后并发痛性结节······”医院泌尿科内,廖思强正带领着团队医生进行术前讨论。“抗感染治疗,同时经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左侧阴囊痛性结节切除”这是最后的治疗方案。
自援黔以来,廖思强制定类似方案已经为很多患者解决了困扰数年之久的病痛折磨。“感谢广州来的专家廖院长,腔镜微创碎石帮我解决了大问题,‘石头终于落地’!”情真意切的感谢话语在病房已成常态。
“从粤往黔,希望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更多患者减轻痛苦。得到认可是最好的勋功章,是医者最本真的幸福,但也是鞭策,医者怀仁心,初心永不能变。”廖思强如是说。
“黔”缘两度援黔的“最美水乡人”
“有人告诉我,大山就是贫穷、闭塞、落后的代名词,但只要心有大我,行止就会不惧山中险途”在廖思强工作日志上写着这么一句话。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广州市*埔区与贵州省三都县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以来,针对三都县医疗所需,精心选派医疗骨干到三都县,廖思强积极响应号召,加入东西部对口“组团式”帮扶团队,两度援黔。
年2月,廖思强挂任医院外一科业务主任,他倾尽所能助力三都县外一科微创技术发展,推动重点专科建设。三个月时间,科室已独立开展硬镜下输尿管中上段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等术式,填补了院内相关技术空白。
年9月,他再次响应粤黔东西部协作医疗帮扶号召,来到医院挂职副院长。立足杏林,着眼大局,坚持贯彻“外科微创化”医学理念,结合泌尿外科实际情况,先后开展了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等新技术新项目。而经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医院首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术式。
“泌尿男科发展理念要跟上时代,手术要点透彻、微创外科手术流程和制度要清晰、微创手术术前准备要精细、操作有预判、应急快响应······”这些要点,也被廖思强写下来,贴在了办公室最醒目的位置。
钟情杏林三月茂,“水乡”四时春
“医疗帮扶敢于、勇于面对不足,要找准薄弱点,找准帮扶着力点,自身人才培养是关键,以问题为导向,强基固本,医院专科高质量发展。”初来医院工作的廖思强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深知,只有抓好本土人才培养,以问题为导向,全方位培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才是真正的造福“水乡”。
通过对科室现状,业务能力、人才基础等方面深入了解,廖思强以全新的科室管理理念,制定了以“一带一、一带多”的带教方式。学习中带着问题找方向,带着问号去求解。工作中统一收集各类问题,以此作为业务学习内容,让各梯度医生轮流进行讲课,共同提高。
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外一科微创技术不断提高,微创手术范围不断拓宽,科室Ⅲ、Ⅳ级手术占比逐渐提高,目前占比约76%左右。
“修从医之德,怀仁爱之心。”三都有庞大的留守老人和儿童群体,乡村偏远,山高路曲、交通不便,常有小病拖成大病、重病,导致病情延误。这些难题一直是廖思强心中的痛点。为更好解决这些难题,廖思强带领团队利用乡集时间,深入到各乡镇和村寨开展义诊、健康宣教和宣传、普及微创诊疗技术,也到乡镇卫生院进行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等,将技术传授到护民健康的“最后一站”,打通医疗保障的“最后一公里”,让广大的农村患者足不出户享受到医疗专家的优质服务。
“教学查房60余次,手术示教20余次,培训余人次,义诊10次······”廖思强正在用一个个数字为水乡群众筑牢医疗保障防线。
厚爱倾情聚力建“创伤急救中心”
医院“五大中心”建设之一的三都县“创伤急救中心”建设一直停滞不前。
“意外创伤患者往往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只有让‘创伤急救中心’这个不同学科专家相互交叉、渗透、整合的学科群平台建起来,才能有效提高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成功率。”廖思强深感焦虑说。
在挂任副院长之后,他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实地调查调研,在“乱麻”之中理头绪,牵头做好前期评估、资料收集、制度建立,标识布置、创伤知识普及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并与乡镇医疗机构签署联合救治协议、做好院前院内急诊急救流程,创伤诊疗技术规范等,充分疏通各个环节症结,协调广州帮扶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目前“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正在有条不紊推进。
广黔同心携手同行
编辑
蔡家常
来源
三都工作小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